日本驻华使馆回应地震五周年在中国发布"感谢中国"广告
2016/03/22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抵达日本援助救灾,提供给日本共计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无偿人道救援,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本着以日方提需求我方满足的原则,2000条毛巾被、900顶帐篷、200台应急灯等救援物资分成3批运往日本。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也向日本提供了援助。

  在震后五周年的3月11日,日本驻华大使馆以驻华大使木寺昌人的名义在《环球时报》刊登广告,题为“感谢中国!日本东北地区欢迎您!”日前,人民网就此事对日本驻华大使馆进行了专访。

  人民网: 当初为何有这个登广告的想法?

  使馆: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给予日本极大的支援。此次,在震后五周年的这一节点,我们希望向曾援助我们的中国的朋友们再次表示感谢,同时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东北地区重建的现状,以此来表达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朋友来到日本观光旅游的心情。因此,我们决定以大使的名义刊登此次广告。

  地震发生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年,在这段时间里灾后重建的工作一直都在稳步推进中。针对地震所引发的核电站事故,清除放射性物质、确保流通食品安全的措施也得到了切实的贯彻。这些工作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高度评价。此外,大气中的辐射量已恢复到与海外主要城市相同水平,日本全国各地的数值都是完全公开透明的。作为大使馆,我们有责任将我国在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举措以及关于核辐射量的准确信息不断地传达出来。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多地向大家介绍日本东北地区的美食、美景等。

  人民网: 为何选择在《环球时报》刊登广告?

  使馆: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后,我们讨论在各国主要纸媒以日本总理的名义对于各国的援助表示感谢时,《环球时报》主动表达了合作的意向,并最终在《环球时报》第一版刊登了总理的感谢信。在地震发生后一周年,我们也在《环球时报》上刊登了大使的感谢信。

  在这一背景下,时值灾后五周年的重要节点,我们仍希望能够在《环球时报》这一以国际报道为核心、在全国具有很高影响力的媒体再次刊登大使的感谢信。此外,为了能够向更多的朋友传达这一心情,在环球网上也同时刊登了这次的广告。

  人民网: 如何看待广告刊登之后的效果?

  使馆:我们也通过我馆的微博发出了此次大使的感谢信。结果在四天的时间内的阅读量超过300万,共收到7000余个“赞”,评论总数超过3000次,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在收到的评论中有很多是“日本加油,日中友好”这样正面积极的内容。此外,日中两国媒体对于此次广告的刊登也有很多报道。可以说,这是令更多人了解日本灾后重建的真实情况、成为日本东北地区宣传的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人民网:此类广告,只在中国刊登还是在其他国家也有刊登?

  使馆: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以中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给予了日本巨大的支援。日本国民不会忘记困难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温暖的援助,这些都化成了我们重建东北地区的动力。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了解今天的东北地区,来到这里享受旅游的乐趣。

  在五周年到来之际,不仅在中国,对于曾在震后伸出援助之手的各国人民,在当地的日本大使都分别使用该国语言表达了感谢之情。其中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以大使的名义发出了感谢信。

  人民网:对于促进中国人到日本旅游,日方下一步还会有哪些实质的推动措施?

  使馆:为吸引更多中国朋友赴日旅游,日本政府切实地采取了放宽签证的措施。从2015年1月开始的放宽措施包括引入五年多次往返签证、访问冲绳及东北三县的多次往返签证等。此外,中小学生的教育旅行及团队游船观光均享受免签政策。

  在赴日旅游过程中,中国朋友亲身体会日本,与普通日本人近距离接触,这些活动在进一步增进日中两国国民的交流与相互理解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今后,日方将继续适时地针对放宽签证申请条件以及签证手续的简化采取措施。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日本也使得日本国内接待能力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特别是饭店、交通工具、优秀导游等问题。我们将努力改善这些不足,为赴日观光游客提供更好、更满意的旅游体验。

源自人民网日本频道3月22日